自去年底以来,我国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陆续启动,2025年上半年总金额达153.4亿元,其中MRI设备采购热度高。但MRI依赖的液氦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西门子医疗计划2030年后全面采用DryCool干磁体技术减少液氦使用。尽管干磁体技术有突破,但市场仍以传统液氦技术为主,干磁体技术需进一步推广。
去年底以来,各地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陆续启动。众成数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领域设备更新有披露预算金额的项目审批数量共计212个,总金额达153.4亿元。
其中,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也迎来“采购热”,中标设备数量超过500套。在市场采购热情高涨的背后,MRI领域却隐藏着一个关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挑战——MRI的“心脏”是一个超导磁体,其常年在零下269℃(液氦环境)下工作。但氦气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减少液氦使用量、降低对液氦的依赖,是各家MRI生产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近日,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天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将全面推进干磁体磁共振的本土化生产转型。预计2030年后,西门子医疗全球磁共振产品将全面采用DryCool干磁体技术。
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医疗设备集采的千亿元级市场更新周期正式开启。
经过项目审批、采购意向等多个环节,医疗设备采购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趋势。众成数科8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以来,医疗行业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增长,各类医疗设备更新火热。近期,招标公告数量迎来小爆发,大型医院采购需求旺盛,多科室高端医疗设备采购频现过亿元大单;县域医共体在省级卫健委牵头下集采规模显著扩大。
以MRI为例,据比地招标网统计,2025年1至6月,磁共振招投标市场有447家采购单位,362家中标单位,中标设备数量达652套,中标总金额约63.7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人均保有量维度看,我国每百万人MRI设备的拥有量由2013年的3.3台增长到12.4台,尽管普及程度在逐步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磁共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永磁磁共振,因磁材消耗大而逐步被淘汰;另一类是超导磁共振,2024年装机量占比超90%。
超导磁共振采用的是液氦技术,超导磁体中的超导线℃的液氦中。据统计,MRI设备使用的氦占据全球氦用量的20%,是氦用量最大的行业。
马天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不同的超导磁共振产品,液氦用量也有所不同。传统技术下,1.5T超导磁共振的磁体需要1000多升的液氦才能正常运行,因此磁体设计时需要巨大的液氦腔。也因为这样,磁共振不仅占地面积大,还得放在地下室或一楼,怕水淹、怕温度波动;而且液氦会挥发,需要定期补充,维护成本高。
“失超是液氦磁共振很难避免的问题。” 一位熟悉磁共振领域的业内人士解释道,所谓失超,就是原本处于超导状态的电流会转化为热量,这些热量会直接加热磁体内储存的液氦。一旦失超发生,磁体中将近2000升的液氦会受热挥发为氦气,体积会膨胀数百倍。这就导致失超发生时,失超管会出现猛烈的低温氦气排放现象。
此外,液氦是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的稀缺资源,几乎100%依赖进口。过去几十年间,超导磁体技术一直围绕“液氦少挥发”“液氦零挥发”来进行突破。
马天石也谈到,西门子医疗的DryCool干磁体技术可将磁共振液氦使用量从传统1500升缩减至0.7升,相当于两个矿泉水瓶的量,彻底避免失超风险。2030年后,西门子医疗全球磁共振产品将全面采用DryCool干磁体技术。
但记者也注意到,今年公开的招标采购仍以传统液氦技术磁共振设备为主。前述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主要是因为干磁体技术进入市场时间较短,尚未被用户广泛了解。目前无液氦超导磁共振以1.5T为主,未来有望拓展到更多场强(磁场强度)。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半导体自主化进程提速,关注芯片ETF易方达(516350)、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等产品表现
直击股东大会丨开立医疗董事长:今年医疗设备更新明显提速,公司收入有望重回增长
套现700万美元后,他立即“叛逃”,盗走马斯克大模型公司整个代码库,马斯克紧急申请“职业封杀令”
“隐瞒与直接下属谈恋爱”,雀巢集团CEO傅乐宏被解雇,立即生效!他上任仅一年,公司:不会给离职补偿金
“时速超25公里断电”,新车型还没到店,有老国标电动自行车已涨价!有经销商称“老国标车基本拿不到货了”
重大突破!成都华微发布全新自研芯片,公司人士:对比后采样速度最高,但委外排产情况还“不太掌握”
德防长驳斥冯德莱恩:派兵乌克兰?她说了不算;中央农办整治农村高额彩礼;胖东来出手打假:最高奖500万元;造车新势力8月成绩单出炉丨每经早参